赡养是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的义务。赡养义务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,成年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,在生活上、精神上、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、关心和照顾。当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,成年子女若拒绝赡养,可能引发两方面的后果。
一、民事后果
1. 父母有权向拒绝赡养的成年子女追索赡养费。因此引发的纠纷,父母可以要求有关部门,如子女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进行调解,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。法院查明情况后,会参考当地的生活标准,判决子女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;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申请,在判决作出前,依法裁定子女先行给付部分赡养费用,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急需。判决生效后如果子女还不履行,父母还可申请强制执行。
2. 根据《继承法》的规定,有赡养能力和条件的成年子女,不尽赡养义务的,分配父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
二、刑事后果
1. 当父母起诉到法院,法院作出生效文书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,成年子女对该判决拒不支付,情节严重的,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。
2. 如果拒绝赡养情节恶劣,可能构成遗弃罪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法律依据:
1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四十九条
婚姻、家庭、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。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。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,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。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,禁止虐待老人、妇女和儿童。
2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第二十一条 父母与子女
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;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。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,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,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。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,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,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。 禁止溺婴、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。
3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》第十三条 遗产分配
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,一般应当均等。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。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。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,也可以不均等。
4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
对于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,情节恶劣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5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
对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 单位犯前款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